过去,原本处于弱势的企业,要在已定的竞争格局下打败市场中的“龙头”企业,翻身做“老大”,是极为困难的事,因为“龙头”企业往往拥有更强大的实力、资源与声誉,更可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而现在,这种竞争“法则”正在发生改变。在高度不确定的数智时代,弱势企业也可能翻身做“老大”,而“首发策略”则是其抢占竞争优势的利器。
正如俗话所说,“先下手为强”,谁能下好战略“先手旗”,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但问题是,怎样制定与实施“首发策略”,才能获取首发优势?这始终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米兰体育(MLsports)副教授金珺、2023级博士生陈泰伦,携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尹西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就此展开研究。
金珺,米兰体育(MLsports)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教授
陈泰伦,米兰体育(MLsports)2023级技术与创新管理博士生
日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清华管理评论》,该研究不仅分析了数智时代下企业追求首发优势的重要性,剖析了实施“首发策略”所需的企业能力,明确了“首发策略”的类型及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还提出了“首发策略”的决策模型与实践要点。
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关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本期【数智创新与管理】专题,一起来看金珺团队这项意义深远的数智创新与管理研究。
01
数智时代企业竞争法则发生变化,他们提出获取首发优势的重要性与所需能力
或许一些在位企业(已在竞争格局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认为,首发优势是非在位企业需要追求的,在位企业即便没有抢先“首发”,也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并购能力或产业资源等实现“躺赢”。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金珺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数智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变化,使得企业竞争的基本态势与法则正在发生趋势性的改变。
他们分析称,无论是在位大企业,还是非在位企业与在位中小企业,都需要通过制定与实施“首发策略”来获取首发优势,这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因素一:数智时代企业竞争的“马太效应”与“长尾效应”
数字鸿沟的普遍存在使得具备更强数字能力与产业资源的在位大企业,可以利用数智技术的网络效应构建技术与资源上的“护城河”,并拓展技术市场版图到多个领域,不断发布新品,通过这样的“马太效应”实现“赢家通吃”。
而数智时代下的万物皆可链使得传统意义上被忽视的数目较大的、不断细分的利基市场可及化、显性化和聚合化,非在位企业和在位中小企业可通过获取利基市场与长尾市场内的首发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是“长尾效应”给他们带来的颠覆机会。
因素二:数智时代下企业战略行动的目标发生变化——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塑造
过去,大多数企业在竞争时都是改变自身来适应环境,而数智时代下,受益于数智技术的整合应用和数据要素价值开发,企业与环境互动频率的日益增高,企业完全可以主动对竞争环境施加影响,通过主动塑造有利于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条件,主动且灵活地在战略行动上抢先“首发”等,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因素三:数智时代下要获取暂时竞争优势,必须要尽可能提升战略行动首发性
数智时代使得“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伪命题”,企业只能通过获取暂时竞争优势来保持或提升竞争地位。而要获取暂时竞争优势,战略行动的识别、决策与执行速度是关键。这决定了所有企业都要增加其战略行动的数量与速度,快速运用技术不连续性与互补资产不连续性扩大自身,或破坏对方已有技术或互补资产的价值,以首发的战略行动获取暂时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首发策略几乎已成为数智时代下所有企业获取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那么要持续制定并实施首发策略,获取首发优势,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对此,金珺团队分析称,数智时代下企业要想持续实施首发策略,需要具备先导能力、动态能力、核心能力,即明确回答“为何首发”“何为首发”“何以首发”的能力。
换句话说,企业需要具备能够预见机会点的先导能力,明确“我能在何处实现首发”;需要具备勇于打破路径依赖、快速实现变革创新的动态能力,明确“什么才是当前情境下的首发”;需要将战略规划与部署转化为实践的核心能力,明确“如何高效、高质地实现首发”。
02
如何制定并实施首发策略?他们建构首发策略决策模型,提出实践要点
研究中,金珺团队根据首发策略的焦点目的与不同的驱动来源,将数智时代企业的首发策略划分为三种,即技术首发、市场首发和社会首发。
其中,技术首发战略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来源,基于原创性、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形成技术不连续性,进而推动新产业或产业细分赛道内核心技术主导设计的范式变革,以获取首发优势;市场首发战略是通过首创的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与市场创新,改变已有产业赛道内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的模式,同时推动新需求市场、新的利基市场与产业赛道涌现;社会首发战略则是企业通过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社会价值为目标的各类活动,影响竞争的制度或社会环境,进而提高企业合法性和绩效。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首发策略都能从不同层面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对企业而言,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首发策略?首发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应该怎样做?
为回应企业这一现实需求,金珺团队从首发策略所需的能力出发,提出了首发策略的决策过程模型,即在技术/市场分析基础上进行首发策略分析,形成首发策略,实施首发策略,并对首发策略进行评价的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
研究团队表示,在进行具体的首发策略决策分析时,企业可兼顾企业市场位置(在位还是非在位)和创新能力,也可从企业竞争市场情况(是否为已知市场)及创新新颖性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综合考虑两类分析——基于创新能力的首发策略决策模型和基于市场情境的首发策略决策模型的结果,看看哪类模型更有利于企业获取首发优势。(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
同时,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首发策略,他们还在研究中提出了首发策略决策模型的四大实践要点。
要点一:找准场景需求
由于企业首发策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能否识别并捕获用户对首发的认知和需要,并设计对应的战略计划。而要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识别,需要通过场景化思维与数智技术找准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需求,从而更全面了解用户产生该需求的触发情境,为战略设计提供方向指引。
要点二:把握战略节奏
数智时代下,企业的战略行动并非要追求“越快越好”,而是要在规划到执行的同一个周期内尽可能保持连贯性和紧凑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竞争环境与对手战略行动的变化,弹性化调整自身的战略节奏,灵活开展首发战略的“变奏”与“协奏”。
要点三:注意因地制宜
无论是哪一类企业,都需要考虑清楚自身所在产业细分领域的基础体制,如技术体制、市场体制和制度体制。只有考虑好这些影响战略执行成效的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与实施首发策略,才可能获取暂时竞争优势。
要点四:提升设计思维
企业要想以首发策略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开展设计驱动的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价值与情绪价值。而这就需要企业深入洞察个人或群体判断所遵循的“第一性原理”,跳出常规思维,不断以设计思维指导首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金珺团队看来,无论选择何种类型的首发战略,企业在首发策略的决策和实施中都需要牢记上述四大实践要点。
03
这项系统剖析“首发策略”的研究,将助力数智时代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多次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而基于数智时代下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蓬勃发展带来的颠覆性机遇,企业通过制定与实施“首发策略”,持续提升首发创新能力,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数智时代下的企业赢得竞争的新法则。
但放眼过去,鲜少有研究系统研究与剖析数智时代下的企业竞争“首发策略”,这无疑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金珺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弥补了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空白,还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首发策略的重要性、类型、决策模型、实践要点等,助力企业更好地明晰“为何首发”“何为首发”“何以首发”,从而通过首发策略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在高度不确定的数智时代实现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数智时代下的企业创新与管理,是浙大管院建设“数智创新与管理”学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浙大管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浙江大学创新2030计划之“数字社会科学会聚研究计划”支持下,有组织针对“数实融合”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重大研究项目,持续基于“数智创新与管理”学科优势,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
面向未来,浙大管院的学者们将继续深入企业,洞察并解决数智时代下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以兼具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顶天立地”研究,推动“数智创新与管理”学科繁荣发展,以更好地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